接触镜顶点屈光度的换算

  框架眼镜与角膜的距离一般为10 ~15 mm,而角膜接触镜贴在角膜上,镜片后表面到角膜前表面的距离几乎为零,这种镜眼距的差异导致矫正相同屈光不正度数眼时,所需角膜接触镜的度数和框架眼镜的度数不同。可以将接触镜与框架眼镜对屈光不正的矫正理解为两种不同的透镜系统:框架眼镜的矫正是在眼无调节的情况下,镜片使像侧的焦点与患眼的远点相重合;而接触镜则修正了角膜原有的屈光状态,通过镜片、泪液和角膜的综合屈光结构体系,使戴镜者的远点移到无限远。

  因此在角膜接触镜的应用验光中,要充分考虑到距离效应的影响,合理地换算接触镜顶点屈光度。常用的换算方法有三种:

  (1)公式法

  根据光学镜片的后顶点屈光度计算公式可换算出不同验光处方(框架眼镜度数)所需的接触镜屈光度。D′一D/(1一d×D)

  式中:D′表示接触镜屈光度;D表示验光试片的等效球镜度或框架眼镜度数;d为镜眼距(以mm为单位)。

  例如,一眼镜处方为一6.00D,镜眼距为12mm,则此时眼的顶点屈光度为D′= -6/[1 -0.012×(-6)]=5.597(D)

  同样,眼镜处方为+8.00D时,眼顶点的屈光度为+8. 93D;再如,眼镜处有为-4.00D,眼顶点的屈光度为-3. 80D。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可以得知,屈光度低于±4. 00D时顶点屈光度与验光处方的差异较小,临床上可以忽略距离效应,大于±4. 00D时,要考虑镜片的距离效应,进行顶点屈光度的换算。

  (2)表格法

  在实际应用中若对每一个验光处方进行公式换算则太过繁琐,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将不同等效光度及不同镜眼距的顶点屈光度换算结果列成表格(见表2),方便及时查对。


0311-87338028
1593117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