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焦眼镜防控近视的原理
离焦眼镜作为一种新型的近视防控工具,其设计原理主要基于视网膜周边离焦理论。当眼睛处于调节放松的状态下,5米外的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聚焦于视网膜上,称为正视;若焦点落在视网膜前称为近视离焦,落在视网膜后称为远视离焦。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周边视网膜的屈光状态在近视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使用传统单光眼镜矫正近视时,周边视网膜呈远视离焦状态,为了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脉络膜会变薄,视网膜向后拉伸,从而导致眼轴变长,因此其控制眼轴增长和近视发展效果欠佳。而带有视网膜周边近视离焦的光学矫正方法可以改变视网膜周边部分的焦点分布,抑制眼轴增长,从而延缓近视的发展。
离焦眼镜的设计特点
离焦眼镜的设计使得眼睛的中央视野(眼睛直接看到的区域)获得清晰的视觉,而眼睛的周边视野(眼睛边缘部分看到的区域)则有一种轻微的、有控制的离焦。这种设计能够让周边光线也聚焦在视网膜前,从而给眼球发出向视网膜前光线聚焦处生长的生物学信号,减缓眼轴增长,控制近视。
离焦眼镜的适用人群
离焦眼镜特别适合于近视度数增长较快的青少年儿童。这类人群通常在18岁以下,近视范围在0至-10.00D,散光范围在≤-4.00DC,屈光参差在≤-2.50D,单眼矫正视力≥1.0,双眼视功能正常。此外,对于那些配戴普通单光眼镜但度数增长较快(近视增长量≥0.75D/年)的儿童青少年,以及因各种原因无法适应角膜接触镜的儿童及青少年,离焦眼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离焦眼镜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
虽然离焦眼镜在近视防控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效果,但它并不是对所有近视患者都有效。不同近视患者的情况不尽相同,近视防控也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例如,错误的用眼方式如果继续存在,可能会使刺激眼轴生长的因素强于离焦眼镜的控制力,从而导致近视仍然增长。因此,正确的佩戴方式和足够的户外活动、视功能训练等措施也是必要的。
总的来说,离焦眼镜通过特殊的光学设计,旨在改变眼底周边区域的光学信号,从而减缓眼轴增长,控制近视的发展。然而,它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佩戴者的用眼习惯和其他辅助性的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