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斜视的成因

外斜视的成因

外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指眼球的视轴不平行,其中一眼的视轴向外偏斜。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眼球肌肉因素

  • 内直肌力量不够:内直肌是控制眼球内转的肌肉,正常情况下,内直肌和外直肌的力量是匹配的,能使眼位保持正常。若内直肌力量偏弱,对眼球向内转动的幅度较小,就会导致外斜视。

  • 外直肌力量过强:外直肌负责控制眼球外转,若外直肌力量偏强,会使眼球外转幅度过大,进而造成外斜视。

视力因素

  • 近视:近视患者在观看近处时少用调节,集合功能会比较弱,早期可能表现为外隐斜,随着病情发展,可逐渐发展成间歇性斜视,最终可能演变为恒定性斜视。很多近视患者都存在外隐斜的情况。

  • 单侧眼视力较差:当单侧眼睛视力较差时,视物时这只眼睛不能准确注视目标,时间一长,可能逐渐造成废用性外斜视,也称为感觉性外斜视。像一只眼睛患有白内障、上睑下垂、外伤或者角膜瘢痕等,都可能导致该眼视力较差,从而出现外斜。

  • 远视与散光:远视患者未矫正的屈光状态可导致眼外肌的不平衡,从而引起外斜视;散光患者眼睛在不同子午线上的屈光力不同,可能导致视网膜上的成像不清晰,进而引发外斜视。

先天发育因素

  • 眼外肌发育异常:在胎儿发育过程中,如果眼外肌天生缺少或畸形,眼外肌的功能就会出现紊乱,可导致眼睛斜视。

  • 神经发育异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瘫、脑外伤或脑血管意外,可能影响眼球运动神经;眼部神经病变,如视神经炎、眼肌麻痹等,可能影响眼外肌的运动功能,进而导致外斜视。

其他因素

  • 遗传因素:外斜视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如果父母或家族中存在斜视的情况,子女患病的风险会增加。

  • 性别因素:通常女性患外斜视的几率比男性要高。

  • 环境因素:母亲在围产期滥用药物或吸烟等不良环境因素,可能增加孩子外斜视的发病几率;长期近距离用眼、阅读姿势不正确等,也可能增加外斜视的发生风险。

  • 精神因素:如惊吓等精神因素,可能成为外斜视的诱因。

  •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疾病,进而影响眼睛的神经传导,造成外斜视。

0311-87338028
1593117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