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斜视的成因
外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指眼球的视轴不平行,其中一眼的视轴向外偏斜。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眼球肌肉因素
视力因素
近视:近视患者在观看近处时少用调节,集合功能会比较弱,早期可能表现为外隐斜,随着病情发展,可逐渐发展成间歇性斜视,最终可能演变为恒定性斜视。很多近视患者都存在外隐斜的情况。
单侧眼视力较差:当单侧眼睛视力较差时,视物时这只眼睛不能准确注视目标,时间一长,可能逐渐造成废用性外斜视,也称为感觉性外斜视。像一只眼睛患有白内障、上睑下垂、外伤或者角膜瘢痕等,都可能导致该眼视力较差,从而出现外斜。
远视与散光:远视患者未矫正的屈光状态可导致眼外肌的不平衡,从而引起外斜视;散光患者眼睛在不同子午线上的屈光力不同,可能导致视网膜上的成像不清晰,进而引发外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