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基础知识
光的基本知识
(一)光的概述
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和微粒二重性。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760nm,其波长比一般的无线电波的短。
(二)单色光定义
单一波长且具有特定颜色的光(例如:红、橙、黄、绿、青、蓝、紫其中的一种)。
(三)复色光定义
由几种单色光相混合后产生的光(例如:太阳光其中包含可见光、不可见光;可见光又分为七种;不可见光又分为紫外线、红外线等)。
(四)光源概念
1.光源 任何能辐射光能的物体;或发光的物体(光源体积较小)。
2.点光源 无任何尺寸,在空间只有几何位置的光源,实际中是当光源的大小与其辐射光能的作用距离相比可忽略不计,则视为点光源。
3.光源分类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等);人工光源(日光灯、蜡烛等)。
(五)光线概念
传输光能的有方向的几何线,或表示光传播方向的几何直线。
(六)光束概念
1.具有一定关系的光线的集合。
2.同心光束 同一个发光点发出或相交于同一点。
3.平行光束发光点位于无穷远,平面光波。
4.像散光束 既不相交于一点,又不平行,但有一定关系的光线的集合,与非球面的高次曲面光波相对应。
(七)波面概念
传播过程中振动相位相同的各点所连接成的曲面;
1.球面波 波面为球面的波,点光源。
2.平面波 波面为直线,光源无穷远。
3.变形波 不规则曲面波。
(八)折射率概念
光在真空中的光速C与其在相应介质中的光速V之比,称为该介质的折射率,即:
n=C/V(其中:光在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
(九)光学介质
1.光学介质 透明的物质。光从一个地方传至另一个地方的空间。例如:空气、水、玻璃等等;
2.各向同性介质 光学介质的光学性质不随方向而改变;
3.均匀介质 具有相同密度的介质。
(十)光密介质
折射率高的介质折光能力强,但光速度相对较慢。
(十一)光疏介质
折射率低的介质折光能力弱,但光速度相对较快。
二、光的直线传播和独立传播定律
(一)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光线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特点:
1.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
2.局限性
(1)当光经过尺寸与光波长接近或更小的小孔或狭缝时,光的传播将偏离直线,即“光的衍射”。
(2)当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是沿曲线传播的。
(二)光的独立传播定律
1.从不同光源发出的光线,在空间某点相遇时,彼此互不影响,各光线独立传播。
2.利用这条定律,研究某一光线传播时,可不考虑其他光线的影响。大大简化我们对光线传播的研究。
三、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
(一)光的反射
1.定义光传播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光滑分界面上时,继续传播的光线返回原介质中,称为光的反射。
2.定律
(1)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入射线、法线、反射线),法线居中。
(2)在同一平面内,法线的两侧的角相等,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I=I′。
3.光反射的光路
AO:入射光线;OB:反射光线;
ON:法线;I:入射角;I′反射角
4.光反射的分类
(1)单向反射:在一般情况下,光线至透明介质的分界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在一定的条件下,平行光线入射后,成为直接反射的光线,称为单向反射。
(2)漫向反射:在一般情况下,光线至透明介质的分界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在一定的条件下,平行光线入射后,成为发散反射的光线,称为漫向反射。
(3)光的全反射 在一般情况下,光线至透明介质的分界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在一定的条件下,界面可将入射光线全部反射回去,而无折射现象,这就是光的全反射。
5.光反射的应用
(1)光路可逆:解释光线原路返回的原理。
(2)应用单向反射:检测太阳眼镜片的光洁度。
(3)应用全反射:诠释眼镜片上的光圈现象。
(二)光的折射
1.折射的定义 光传播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光滑分界面上时,继续传播的光线进入另一介质中,称为光的折射。
2.折射定律
(1)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入射线、法线、反射线),法线居中。
(2)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正弦与折射角正弦之比,
等于第二种介质的折射率与第一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即:n/sinl=n′/sinI′ 。
3.光折射的光路
4.折射率n介质光学性质的重要参数之一。
(1) n-c/v,描述介质中的光速相对于真空中的光速减慢程度的物理量。
(2)空气,n略大于1(实际应用中大都假设为≈1)。
(3)水,n≈1.30
(4)玻璃,n~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