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的附属器
眼的附属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它们共同协作,维持着眼球的正常功能和外观。以下是详细介绍:
眼睑
结构与组成
眼睑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说的眼皮,分为上睑(俗称上眼皮)和下睑(下眼皮),覆盖眼球前面1。
从解剖学上看,眼睑由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睑板和睑结膜构成。皮肤为全身皮肤最薄处,血管分布丰富,易形成皱褶;皮下组织为疏松的结缔组织和少量脂肪,有炎症和外伤时,易发生水肿和瘀血;主要肌肉有眼轮匝肌(专司闭眼,由面神经支配)和提上睑肌(具有提睑作用,受动眼神经支配);睑板为致密的结缔组织,质硬似软骨,是眼睑的支架,睑板内有垂直排列的睑板腺,开口于睑缘,分泌脂质。
功能
它能保护我们的眼球免受外界的损伤和防止刺眼的强光进入眼内,还能通过眨眼来保持眼球的湿润。
结膜
结构与组成
为一层连续的位于眼睑与眼球之间的透明薄层黏膜,分为睑结膜(覆盖于眼睑内面)、球结膜(覆盖于白眼珠表面)、穹隆结膜(介于睑结膜和球结膜之间),这三部分结膜和角膜在眼球前面形成一个以睑裂为开口的囊状间隙,称结膜囊。
功能
结膜中的腺体能够分泌黏液,润滑眼球表面,有助于保持眼球的光滑和湿润,并防止感染。
泪器
结构与组成
包括分泌泪液的泪腺和排泄泪液的泪道。泪腺位于眼眶外上方的泪腺窝内,有排泄管10 - 20条,开口于外侧上穹窿结膜部;泪道包括上、下泪小点、上、下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
功能
清晰视觉的获得和维持,需要眼球表面覆盖一层稳定的泪膜,泪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泪液中含有少量溶菌酶,有杀菌作用,且泪液通过泪道排出,以保持眼球的湿润。
眼外肌
结构与组成
每只眼睛有6条眼外肌,分别是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上斜肌和下斜肌。所有直肌及上斜肌均起自眶尖的总腱环,下斜肌起自眶下壁前内缘,它们分别附着在眼球赤道部附近的巩膜上。
功能
这6条眼外肌可以让眼睛内转、外转、上转、下转、内旋和外旋等,从而保证两个眼睛同时看到外界物像,再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形成立体视觉,人眼为了获得广阔的视野和立体像,双眼的协调活动由眼外肌的协同运动来控制。
眼眶
结构与组成
由额骨、蝶骨、筛骨、颧骨、泪骨、上颌骨和腭骨七块颅骨组成,有四个壁:上壁、下壁、内侧壁和外侧壁,外侧壁较厚,其他三壁骨质较薄与额窦、筛窦、上颌窦毗邻。
功能
我们的眼球容纳其中,眼外肌也位于眼眶内,起到保护和支持眼球的作用,不过鼻窦发生病变时可能会累及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