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光学基础知识

视光学的定义与发展

定义

视光学(Optometry)源于希腊语Optikos(视觉)和Metres(量度),意为视力测定和验光法。它是研究人眼视觉系统及其相关疾病的科学,专注于研究视觉信息的处理、传递以及视觉障碍的诊断与治疗,不仅涉及光学技术,还融入了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

发展历程

视光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早在古代,人们就开始研究眼睛的结构和功能;1623年,提出了眼镜验配的概念;1692年,近视的光学矫正技术得到发展。20世纪初,随着现代光学的发展,人们对眼睛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了解,视光学开始涉及眼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20世纪中叶,隐形眼镜的出现扩大了视光学的研究范围。20世纪50 - 60年代,电子显微镜等高科技设备的出现,让人们开始研究眼睛的微观结构。20世纪70 - 80年代,激光技术的应用使角膜屈光手术成为可能。21世纪以来,视光学与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交叉融合,为视力矫正技术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主要内容

屈光矫正

视光学关注人眼屈光系统的生理结构和光学特性,以解决近视、远视、散光和老视等屈光不正问题。视光师通过验光检查,准确评估患者的视力状况,提供眼镜或隐形眼镜的处方。对于低视力患者,还会提供辅助设备或视觉康复训练。

视觉功能检查

视光学不仅关注眼睛的屈光状态,还对视觉功能进行全面评估。例如检查双眼视觉功能、调节功能和辐辏功能,以诊断和处理双眼视觉异常,如斜视、弱视等。

眼病筛查与治疗

视光师使用光学仪器检查眼睛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眼部疾病。除常规验光和配镜外,还参与角膜接触镜的验配、屈光手术的评估以及眼病的早期筛查。

视觉系统基础

眼球结构

  • 角膜:位于眼球前部,透明度高,是光线进入眼球的第一道屏障,对光线的折射起着关键作用。

  • 眼轴:指从角膜顶点到视网膜中心线的距离,是眼睛的重要组成部分。

  • 晶状体:负责调节屈光力,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 玻璃体:起到支撑和填充眼球内部空间的作用。

  • 视网膜:包含感光细胞,能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视觉生理机制

  • 光线感知与视觉传导:当光线通过角膜和晶状体聚焦在视网膜上时,感光细胞受到刺激产生电信号,然后通过视神经将信号传递给大脑。

  • 视觉信号的加工与处理过程:大脑视觉皮层接收到来自视网膜的神经信号后,会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和分析,如图像的边缘检测、色彩识别、空间定位等,最终形成我们的视觉感知。

实际应用

儿童视力保健

视光师通过建立儿童视觉发育档案,进行弱视、斜视及先天性眼部疾病的早期筛查,为儿童提供针对性的视觉训练和矫正方案。例如针对弱视儿童,采用遮盖疗法或视觉刺激训练帮助其恢复正常视力。

屈光手术

随着技术进步,屈光手术成为矫正近视、远视和散光的有效手段。这些手术通过改变角膜或晶体的形状来矫正视力问题,视光师在术前评估、术后护理和效果跟踪中扮演重要角色。

视觉训练

这是一种通过特定练习改善视觉功能的非手术方法。视光师会指导患者进行眼肌训练、立体视训练等,以增强其视觉调节能力和双眼协调性。

与眼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视光学与眼科学密切相关,但在职责和方法上有所区别。视光学更侧重于视觉功能的评估和矫正,通过验光配镜、视觉训练等非手术方法改善视力问题;而眼科学可能更多涉及手术治疗等。不过,两者在许多领域有交集,例如屈光手术的术前评估和术后护理,往往需要视光师和眼科医生共同参与。

最新研究进展

个性化诊疗技术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更精准、更适合的诊疗方案。

视神经再生研究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研究团队通过高通量测序和多组学技术,发现了促进视神经再生的潜在靶点,并探讨了视神经长距离再生与脑内核团功能性突触重建的可能性。

无线视网膜电图记录系统

香港中文大学眼科及视觉科学系开发了该系统。

0311-87338028
15931171298